特色

办理丧事的一般程序

一、丧葬办理程序

1.到医院开死亡证明: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如果在家里死亡的请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开证明然后到户籍地的地段医院开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到派出所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户口注销后派出所后收掉身份证或者剪掉一角,家属提供火化殡仪馆名称,发给家属殡葬证明(火化证明),家属凭火化证明到指定殡仪馆火化遗体。
 
3.联系殡仪馆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预约殡仪馆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殡仪馆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二、骨灰安葬方式

1.安息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壁葬: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亭葬: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廊葬: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5.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室封闭,地上为亭。

6.葬葬: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墓板。

7.传统墓葬: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8.海葬: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9.花坛葬:骨灰盒安葬在花坛里
 
 10:塔葬:骨灰盒安放在石塔里

11:电子视频墓葬:墓碑代以记录生前视频,用太阳能发电驱动视频播放。

12:水葬:骨灰盒安放在密封喷泉里
 
 13:草坪葬:骨灰盒安葬在草坪里,墓板上刻名字。
 
 14:室内葬:骨灰盒安葬在室内。

三、丧葬祭扫注意事项

1.丧葬事宜要由国家批准的殡葬单位办理:

丧葬必须由国家批准的殡仪馆、公墓及殡葬服务站来办理。要直接与这些殡葬单位的服务人员联系,不要找非殡葬服务单位和人员来代办丧葬事宜。

2.骨灰要安放在合法公墓:

不要将骨灰存放在非法公墓。非法经营性公墓有两类:一类是指一些乡、村和单位,在未经市民政部门批准和未得到市规划、土地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兴建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公墓,对这类公墓民政部门将逐步予以取缔。另一类是乡村办的公益性公墓,它们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只能安置本乡村死亡人员的骨灰。

3.在异地去世人员的丧葬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在异地去世人员,原则上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因特殊原因确需运回原籍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2)必须在当地殡仪馆进行防腐、消毒等处理;

(3)必须由当地卫检部门出据的《移运证》;

(4)必须由当地殡仪馆承办遗体运送业务。运送到安葬地殡仪馆。

4.祭扫活动须知:

我国素有在祭扫中烧香、烧纸的习俗,致使每年清明节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保障骨灰堂公墓、林地的消防安全,维护扫墓活动的良好秩序。严禁在骨灰堂、公墓、林地烧纸和其它动用明火的行为。对违反者,依照国家和当地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移风易俗

1.保护环境:

丧葬应当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量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方式。我国殡葬管理部门提倡火葬方式,并在各个行政区划内都设立了专门的骨灰存放地或公墓。我国除少数人口稀疏的山区仍实行土葬外,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火葬。火葬可以减少占地和环境污染。不得在荒山野外随意设立墓地,那样一方面造成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这种非法墓地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保护,容易遭到破坏,使故去的人得不到安息。

2.厚养薄葬: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老人在世时,子女应该尽心奉养,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使老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当老人去世后,丧事要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的丰与俭并不代表子女的孝顺与否。

3.破除迷信:

在进行丧葬祭扫活动过程中,要坚决禁止任何封建迷信行为。不得借丧葬祭扫搞任何封建迷信活动。

五、遗体接运

各地殡仪馆有24小时值班电话,可以预定遗体接运时间、预定遗体存放方式、灵车随叫随到。

六、遗体告别

1、整容:各地有专业整容师,再现亲人容颜,抚慰家属心情。

2、告别仪式:殡仪馆布置灵堂、奏哀乐、照相、摄像、代写挽联、租买花圈、 鲜花及花篮等服务。

七、遗体火化

上海殡仪馆的情况:1: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大殓后需要3-15天后领灰,如急需领灰需跟到火葬场付加急费。
2:仪善殡仪馆,浦东殡仪馆,杜行殡仪馆当天领灰。


八、丧葬用品

各地殡仪馆香烛店均提供骨灰盒、挽联、花圈、鲜花、鲜花篮等服务。

九、祭扫活动

各地殡仪馆可以提供鲜花、绢花、盆栽花。专门设置焚烧冥纸、物品的地点
 
十:注意事项
遗体火化后殡仪馆会开具火化证明请家属妥善保管,购买墓地时必须凭火化证明方可购墓。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服务是一种为逝者家属提供从遗体处理到骨灰安置等全流程殡葬服务的便捷方式。以下是关于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服务的详细介绍: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

一、服务内容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服务通常包含以下环节:

  1. 遗体接运:使用专业车辆将逝者遗体从医院、家中或其他地点接运至殡仪馆。
  2. 遗体处理:包括遗体清洗、更衣、防腐、整容等,确保逝者遗容整洁、安详。
  3. 灵堂布置:根据家属意愿,布置灵堂,提供鲜花、挽联、遗像等殡葬用品,营造庄重的悼念氛围。
  4. 告别仪式:在殡仪馆或指定地点举行告别仪式,供亲友吊唁,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5. 火化服务:安排逝者遗体进行火化,并提供骨灰收集服务。
  6. 骨灰安置:根据家属需求,提供骨灰寄存、墓地选购、骨灰安葬等服务。

二、服务优势

  1. 便捷省心:家属无需亲自处理繁琐的殡葬事务,只需与殡葬服务机构沟通需求,即可享受一站式殡葬服务。
  2. 专业规范:殡葬服务机构拥有专业的团队和设备,确保殡葬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3. 个性化定制:根据家属意愿和逝者生前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殡葬服务方案,满足家属的特定需求。

三、服务费用

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服务的费用因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选择的服务机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服务费用包括基本服务费和可选服务费两部分:

  • 基本服务费:涵盖遗体接运、遗体处理、灵堂布置(简易型)、告别仪式(小型)、火化及骨灰收集等基础服务,费用通常在数千元至万元左右。
  • 可选服务费:包括高档灵车使用费、豪华灵堂布置费、大型告别仪式场所费、个性化追悼会策划费、高档骨灰盒费以及骨灰安葬或寄存费等,这些费用根据家属的具体需求和选择而定。

四、选择建议

  1. 选择正规机构:家属应选择具有正规资质、信誉良好的殡葬服务机构,确保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2. 了解服务内容:在选择服务前,家属应详细了解服务内容、流程和费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3. 合理规划预算: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需求,合理规划殡葬服务预算,避免盲目追求高端服务而增加经济负担。
  4. 注重服务质量:除了价格因素外,家属还应关注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专业水平和口碑评价等方面。

五、注意事项

  1. 提前预约:由于殡葬服务需求量大,家属应提前与殡葬服务机构预约服务,确保服务及时到位。
  2. 准备相关证件:在办理殡葬服务时,家属应准备好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相关证件。
  3. 遵守法律法规:在办理殡葬服务过程中,家属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服务合法合规。

概括来说,上海虹口殡葬一条龙服务为家属提供了便捷、专业、规范的殡葬服务。在选择服务时,家属应关注服务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费用和质量等方面,确保逝者得到体面的告别。

棺材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

(1)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有许多说法,较为流行的有两种:其一,符合人体学规律。因为人的上半身大,下半身小,棺材装人,当然要一头大一头小。其二,世间万物都分阴阳,大头是阳,小头是阴,人立于阴阳之间,应当有所分别,所以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

应该是后人附会的。

(2)可以肯定地说,棺材一开始是平直的,标准的长方体,头尾一般大,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考古发掘的墓葬情况来说,汉代的墓葬,棺椁是平直的,两头一般大。但唐代的墓葬,棺材多是头大尾小的。

现存最著名的两大汉墓,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一是南昌海昏侯汉墓,棺椁都是平直的,头尾一般大也一般高。

汉代棺椁

(3)棺材头大尾小、头高尾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体上讲,就是汉唐之间的这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棺木也有平直的,不完全是头大尾小的。

(4)北宋司马光作《书仪》,南宋朱熹作《家礼》,作为礼仪操作的规范文本。倡导废椁用棺,确定棺材的形状是头大尾小。明清时期,《朱子家礼》作为礼仪制度的规范范本,棺材的形制才逐步确定下来。

《朱子家礼—-丧礼》将“治棺”作为丧事操作的特定程序,其中有:“治棺。其制方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勿令高大及为虚檐高足。”

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棺材的形状,是传承宋元明清时期的丧礼规定和丧葬要求。

(5)从坟墓考古的角度来说,有规模性墓室的葬墓,如皇家、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等,棺椁大都是平直的。一般居民家庭,挖个竖坑埋上的墓葬,棺材大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

(6)中国历史几千年,棺材的形状一直也没有统一,有直头的,也有头大尾小的。现实生活中,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也不是绝对的,直头棺材也是有的。

(7)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人九成以上的棺材都来自山东曹县。其棺材的形制都是直头的,即两头一般大一般高。

(8)欧洲人自古至今,棺材的形制一直是两头一般大的。没有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大一头小之说。

(9)中国人传统有厚葬之风,棺材是彰显家庭实力的重要方面。棺材的形制也与生活观念和丧葬文化有关。

(10)归根到底一句话,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就是一种生活习俗和文化喜好,没有什么玄妙的来源。棺材做成什么样子,也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能装下人就行,入土为安是最终目的。

坟头上需要栽树吗?坟头上有树好吗?

(1)必须厘清一个概念:在礼仪上,坟地栽树叫墓柏,即在坟地栽种松柏,所谓“墓柏以避魍魉”。墓柏汉代较为流行,一直传承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陵墓,坟头上或墓地里都有松柏,就是这个意思。

(2)松柏以外的树统称杂树,我们说坟头上栽树或有树,就是这些杂树。有人为栽植的,但大都是自然生长的,包括柳树、楝树、桑树、刺槐、酸枣等,以及一些荆棘灌木。尤其是一些有肉浆类果实的树木,飞鸟等传播特别快。

(3)北方许多地区,在礼俗上,哭丧棒和引魂旗杆要求使用鲜柳枝,最后要插在墓地,赶上冬春季节,极易成活。柳树根系发达,生长很快,三五年就可成为大树。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坟头有大柳树,就是这样来的。

(4)坟头上有杂树好不好?意见不一,说法不同。有人说,坟头长树,说明地气旺,预示着儿孙兴旺。还有人说,树木有灵性,可以通地气,形成庇护,保护墓地,保护先人,能维系后人的运势。所以好。

(5)坟头上有杂树,我们认为不好。有三点理由:

其一,墓地埋葬着祖宗先人,是祭祀的地方,上坟就相当于开家庙开祠堂。家庙祠堂是神圣静洁的地方,墓地也是,不容许出现打破墓地祭祀氛围的任何事项。就是说,坟头一旦有树,树也成为祭祀的对象,树是活物,这是忌讳的。

其二,坟头上有树,尤其是大树,由于树是不断生长的,所以其根系肯定会伸展至棺柩,对棺柩和逝者产生影响,造成“逝者不得安息”,这是习俗文化最为忌讳的。

其三,坟头上一旦有树,就会招引鸟虫蝇蝉等,獾鼬鼠蛇等蜗居动物就随之而来,在坟地到处打洞。不说影响风水,自己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舒服。

(6)所以,坟头上一旦有杂树,应当及时清除,时间上不要超过清明。实际生活中逢年过节,上坟扫墓是一般生活事项。每年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对自家的坟头进行规整清理。此时应当对坟地的树木进行彻底清除,即连根除掉。

(7)坟头上有杂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清除已经长成大树的,就别动了。此时清除大树必然会动摇棺柩,所以操作上最好是“留着大树,让出坟头。就是你长你的大树,我做我的坟头。无论树有多大,坟头必须有。坟头是祭祀的地方,必须突出祭祀的主旨义项。

(8)坟头上的大树啥时候清除呢?这个简单。啥时候没有人上坟了,就可以砍了。就是说,没有人认或者没有人想认这个坟头的时候,树就随便了。

归结一下。坟头是祭祀的地方,祭祀是神圣的精神文化活动,应该维系其圣洁纯粹的文化意义,不掺杂项,没有杂念,不受任何干扰。所以,坟地可以墓柏,但绝不要栽植其他杂树。坟头一旦出现其他树木,一定要及时清除。坟头的杂树没有及时清除已经长成大树的,就不要清除了,留给后人吧。后人找不到坟头或者不想找这个坟头时候,树自然就没了。

平原地带,无山无水,墓地风水怎么讲究?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地区,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特定地域条件下,既看不见山,也看不见水。风水讲究风聚水止,藏风得水。讲究依山面水,东流西道。平原地区,无山无水,无遮无挡,墓地风水怎么讲究?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首先是你信不信风水,信则有,不信则无

风水的核心要义讲究命、讲究运、讲究天意天命,明显的宿命理念。就是说,墓址选得好,祖坟冒烟了,子孙就发达了;墓址选得差,祖坟失风水,会祸及子孙,你信吗?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主流意识形态一直信奉儒学。儒家讲仁仁之心,讲礼义廉耻,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事业功业,核心要义是不信天命,不信鬼神,事在人为。中国历史上,风水学一直是民间说教,不融于主流意识形态,根本点就在这。

就是说,自古以来,在知识阶层和主流意识形态,从思想深处来说,中国人讲究风水,但从来不迷信风水。迷信风水的人都是社会底层的一般居民百姓,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了。

风水即堪舆之术。作为一门学问,风水是关于城镇、村落、宫殿、住宅、墓地等的选址、朝向、建设等一系列方法及原则。墓地风水本来是很简单的,长期以来,被业内人员人为地搞复杂了。

庄稼地里的坟头

2、其次是你有没有条件讲究风水,有条件的,就讲究;没条件的,就拉倒

家境如何?资材实力如何?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怎样?家庭人员有没有较好的作为?等等,都是条件。有条件选择墓址的,肯定有讲究;没条件选择墓址的,就算了。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定条件下,一般农村家庭,就是几亩地、十几亩地、几十亩地,就是一小块、二小块、三小块等。现实生活中,家人去世了,只能埋在自家地里,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反正都是在承包地里,就那一两块地,啥风水不风水的,埋上就完了。

3、平原地带,没有山水,墓址选择有两点讲究:一是位置;二是墓向

(1)所谓位置,即在特定地块中,坟墓的位置

位置的确定也有两点讲究:一是顺路;二是留下合葬或昭穆空位。所谓顺路,就是离路口、路边要尽可能近一些。下葬方便,以后祭扫方便,耕作方便,也少糟蹋庄稼。

所谓墓址空位,就是在一个特定地块中,事先要定好家庭人员的墓址地点,先死的埋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没死的人墓址空下来。一代传一代,就是祖坟。

(2)所谓墓向,即坟墓的朝向,也就是棺柩的头向

按《仪礼》《礼记》的礼仪规范典籍的规定,坟墓墓向为北向,即正北。实际操作中,墓向较为复杂,有北向的,也有东北向的、西北向的或其他朝向的,具体的偏转朝向程度也有差别。

现实生活中,墓向的确定随俗,即按当地习俗要求操作。

使用罗盘讲究八卦方位的,建议棺柩头向占“艮”位。“艮”为山,所谓依山面水,有个名分。

(3)关于破向

因为墓址周围是有房屋、建筑物、坟墓等,涉及庙宇、教堂、祖茔、巷口等等,墓向需要破解破让。民俗上有这种讲究,但不要过于执拗。能破就破,不能破也不要在意,无所谓的。

4、墓地选址的基本原则是不能“以死妨生”或“以死废生”,即死人不能影响活人的正常生存

看风水应当因地制宜,就事论事,就地看地,原则上不破坏不改变原有地表屋房、建筑、设施等。一定要清楚,风水是自然形成的,是天然的,是野生的,不是人造的。人造的风水是景观。所谓龙脉、吉壤、祥地,所谓祖坟冒青烟后世都当官等等,信者有,不信者无,不必迷恋迷糊,要相信死生有别,阴阳殊途,自然天道,事在人为。

“外姓皆缌麻”,外甥为舅舅丧服也是五等“缌麻”?为什么?

丧服分五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的材质、做工、套式和款式都不同,藉此来树尊卑、别贵贱、分亲疏、立长幼。这就是著名的“五服”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典型实施领域。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居丧三年。“缌麻”是五服之中最低的一等,居丧三个月。所谓“外姓皆缌麻”,就是说,所有外姓外家人员,参与丧事的,都是最低一等“缌麻”丧服或无服。那么,外姓人员到底包括哪些人?为啥丧礼这样设置?我们以《仪礼—丧服》《朱子家礼—丧服》等规范丧礼为参照,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娘家人

所谓娘家人,即本姓本宗家庭各辈配偶娘家人,重点是妻子娘家人、母亲娘家人和儿媳妇娘家人。再往上奶奶娘家人、曾祖奶奶娘家人,再往下孙媳妇娘家人、重孙媳妇娘家人,以及本宗各辈旁系血亲配偶娘家人,都是无服人员。无服人员可以按礼俗要求参与丧事,但没有居丧守制的要求。

(1)妻子娘家是一个姓府。岳父母有丧服,是五等缌麻。其他如小孩舅、小孩姨等,都是无服人员。

所谓岳父母有丧服,是说女婿去世,岳父母丧服五等缌麻。按《仪礼—丧服》的规定,反过来一样,岳父母去世,女婿丧服也是五等缌麻。

(2)母亲娘家是一个姓府。外祖父母有丧服,姨母有丧服,舅父有丧服,舅表姨表兄弟姊妹有丧服,其他人员如舅母、姨夫、表嫂表弟媳妇、表姐夫表妹夫等,都是无服人员。

就是说,外孙有丧,外祖父母丧服是五等缌麻;外甥有丧,舅父、姨母丧服是五等缌麻;表兄弟姊妹姨兄弟姊妹去世,相互之间丧服都是五等缌麻。

但外孙为外祖父母丧服是四等小功,外甥为姨母丧服是四等小功。这叫加服,即有特殊关系加重丧服,基础丧服等级还是缌麻。还有降服,如男女有别,配偶降服;未成年殇逝将服等。

外祖父母是母亲的至尊,所以加服。姨母为从母,与母亲姊妹情深,所以加服。

(3)儿媳妇娘家是一个姓府。亲家无服,亲家所有人员都无服。

儿媳妇娘家是丧事的重要帮手,但都是无服人员,可以按礼俗参与丧事,但没有居丧守制的规定要求。

2、出嫁女家人

所谓出嫁女,即本姓本宗家庭各辈嫁出去的女性人员,重点是已嫁之姑母家人,已嫁之姊妹家人,已嫁之女儿家人。丧事活动中,一般称本辈姊妹为长姑娘,父辈姑母为老姑娘,子辈女儿侄女为少姑娘。再往上姑祖母、姑曾祖母,再往下孙女、重孙女,其家人都是无服人员。

(1)长姑娘家人是一个姓府。外甥外甥女有服,五等缌麻。就是说,舅舅有丧,姊妹家的儿女有丧服,是五等缌麻。长姑娘家的其他人员应当按礼俗参与丧事,但都是无服人员。

(2)老姑娘家人是一个姓府。表兄弟姊妹有服,五等缌麻。就是说,姑母家的子女与自己是表兄弟关系,相互之间有丧服关系,都是五等缌麻。

(3)少姑娘家是一个姓府。女婿有服,外孙有服。就是说,岳父母有丧,女婿有丧服,五等缌麻。外祖父母有丧,外孙有丧服,是五等缌麻加服为四等小功。其他人员按礼俗参与丧事,但均是无服人员。

3、《仪礼–丧服》在确定丧服等级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叫“外亲之服皆緦也”

按唐代贾公彦疏的解释:“云外亲之服皆緦也者,以其异姓,故云外亲,以本非骨肉,情疏,故圣人制礼无过緦也。”

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历史四千年,宗法家庭一直都是社会文明构成的基本单元。在传统文化条件下,家庭关系是根本,亲戚关系是辅助。

古代社会,以男性血缘为家庭传承的基本载体和基本线路,女性血缘从属于男性血缘。所以,一个家庭代表一个姓府,代表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在这个组织和团体中,相互之间的关系永远大于与外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同姓和异姓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家人。这就是“外亲之服皆緦也”的社会法理基础和家庭伦理结果。

归结一下。所谓外姓人员,即亲戚。亲戚有两大来源:一是娘家人;二是出嫁女家人。古法社会强调家庭,所以亲戚在家庭礼仪中位份是很低的。

现实生活中,家庭家族越大,家产家业越大,越是遵循和讲究传统的家庭伦理法统。相反,穷家破业,无门无当,啥都不去讲究,也没有啥需要讲究。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需要传承的传统文化?认识不到这层,啥也不是。

女儿女婿一定不能“摔丧盆”吗?

现实生活中,在北方许多地区,有女儿女婿不能摔丧盆的说法和讲究。就是说,有儿子的,儿子摔;没有儿子的,侄子摔,反正女儿女婿不能摔。

这肯定是民间对规范丧礼的误读和误传。古法丧礼的核心要义是家庭香火传承。就是说,谁继承家业,谁传承香火,就是谁主丧摔盆,并没有严格的男女分别。我们对照规范丧礼典籍和古典名著,讨论一下这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传统文化条件下,家庭没有儿子传承家业主丧摔盆的,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同宗过继承嗣。按《仪礼》规定,家庭无子的,可以从兄弟、同堂兄弟或同宗兄弟中过继一个男孩,作为嗣子,传承香火。注意,嗣子与嗣父为亲子关系,且过继关系一旦达成,嗣子与生父的亲子关系终止,即由父子关系变为叔侄关系。

所以,侄子主丧摔盆,必须首先过嗣,即必须过继成为嗣父房头中人,承担嗣父房头的家庭责任,并且与生父解除父子关系,才行。

历史上,同宗过嗣的例子太多了。三国时的袁绍是同宗过嗣。南朝宋时的刘义庆是同宗过嗣。南宋皇帝宋孝宗宋理宗都是同宗过嗣。大名鼎鼎的袁世凯,是同宗过嗣。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也是同宗过嗣,嗣父江上青。

(2)女儿守门承嗣。就是说,家庭没有儿子的,女儿不出嫁,直接在家传承家业,延续香火,是可以的,俗语叫“老姑娘守门”。

按《仪礼》《礼记》的典籍的记述,女儿不出嫁在家,其权利义务关系和家庭仪礼位份与儿子是一样的。这时候男女完全平等,没有男尊女卑。

但女儿变成老姑娘后,仍然需要采取过嗣的办法延续香火。即采用同宗过继的办法过继嗣子,传承家业。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写的是家事,剧中蒋雯丽扮演的那个白玉婷,就是老姑娘守门。后来年龄大了,过继大房的孙辈人员白占青为继承人,承嗣香火,结果被卷走了全部家产。

(3)招赘承嗣。招赘就是招男子进门为嗣子,即男人嫁给女人,俗语叫倒插门。

传统文化只认可同宗过嗣,不承认异姓过嗣。招赘的核心意义是异姓过嗣,即以女婿为嗣子。

严格意义上的招赘必须改姓,即将入赘人改为女方父亲姓氏。入赘人首先是嗣子,然后才是女婿。

在礼仪位份上,入赘的女婿是儿子,招赘的女儿是媳妇。所以,家有丧事,赘婿理所应当主丧摔盆。

《西游记》中,猪八戒到高老庄,就是入赘,即做老高家的上门女婿

实际生活中,特别在农村,招赘的情况很多,但过程大都坎坷,结局好的不多。原因是现在的家庭功能和作用降低,多数人也不讲礼仪,没有规矩意识。所以,对于招赘,有钱人家还好说,越是穷困的家庭,问题越大。

2、文学作品关于女儿女婿摔丧盆的记述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清代早期作品,里面秦可卿死写了四个回目,初终治棺写一回,王熙凤理事写一回,路奠写一回,出殡写一回。民俗资料十分丰富。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中叙述:秦可卿生前无子,死后,她平时身边侍奉她的有个叫宝珠的丫环,“万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为此很高兴,“即时传命,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姑娘’。”出殡之日,“宝珠行未嫁女之礼,摔丧驾灵,十分哀苦。”所谓“摔丧”,即是摔丧盆。

古代名著《金瓶梅》是明代中后期作品,生活史料价值巨大,有许多如烧丧摔盆等民俗描写。第六十五回“愿同穴一时丧礼盛 守孤灵半夜口脂香”中,说:西门庆没有儿子,所以,其妾李瓶儿死后,出殡之日,“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第八十回“潘金莲售色赴东床 李娇儿盗财归丽院”写西门庆死后出殡之日,“临棺材出门”,又是女婿陈经济在灵前“摔破纸盆”。所谓纸盆,就是烧纸的丧盆。

3、主丧摔盆的核心意思是传承家业,延续香火,就是说,谁是继承人,就是谁摔盆

(1)礼不乱法,自古而然。就是说,自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四千年礼仪礼制应当遵守当时的法律规定,应当遵从当时的政府管制。是一般规制,也是一般要求。家庭中的事,讲礼;社会上的事,讲法。法不废礼,礼不乱法。

现行法律男女平等,女性男性有同等的继承权,相应地在礼仪上的位分待遇也应当平等。所以,当今社会条件下,理论上讲,女性不管嫁与未嫁,父母过世,没有兄弟的,都是可以领丧摔盆的。即便有兄弟,长姐当家主事的,也可以摔盆。

(2)自古以来,“死不妨生”“死不废生”都是丧事操作的一般原则。就是说,丧事操办不能妨碍生者更好地活着,更不能对生者产生损害或其他负面影响。死者已死,生者还生,天道轮回,自然而然。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原则要遵守,规定要施行,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变更为重要。计划生育四十年,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几代人。政策走到这步,礼仪也应当随之跟进。那些拘泥于礼仪不知变通的,那些抱着古礼的死猪头啃着不放大的,肯定是不知礼的,也肯定是不明智甚至是错误的和愚蠢的。

姑姑为其父“立碑”没带侄子,侄子状告姑姑

(1)《潇湘晨报》4月25日载,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墓碑署名引发的诉争案件。侄子告姑姑,为爷爷立碑,只署名女儿,没有儿子和孙子。

(2)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张某,8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一起生活。爷爷是武汉高校的一名学者,一儿两女。2016年爷爷去世。2017年,两姑姑按爷爷遗嘱将爷爷和奶奶按树葬方式合葬。树葬地上方有一卧碑,上刻“女儿们敬立”五个字,没有涵盖张某父亲和自己。张某认为姑姑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于2022年告上法院。

树葬园一角

(3)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本案已逾期。张某不服,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武汉市中院以“未署名妨碍生者表达哀思”为由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张某及父参与署名。

判词说:墓碑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不仅是死者安葬地之标志,还是生者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之物质载体。墓碑署名体现署名人与死者特定的身份关系,暗含对血脉相承、亲族关系的认可和对该子女孝与不孝的道德评价。既涉及生者对死者寄托哀思,以及寻求心理宽慰的行为自由,又关系生者“认祖归宗”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评价等人格尊严。

所以,姑姑立碑不带侄子署名,是侵权。

两姑姑和侄子

(5)经过协商,具体操作如下:由于树葬墓碑较小,而且树葬要求不直接刻写姓名,只能笼统署名儿女等,所以,在原墓碑“女儿们敬立”的女儿前面加上“儿子”两个字,在敬立前面加个“孙”字,变成“儿子女儿们孙敬立”八个字,由骨灰安放持有人张某的二姑妈配合补刻,费用由张某承担。本案办结。

(6)本案缘起于家庭不睦。按一般生活逻辑,姑侄是很亲的。本案侄子告姑姑,可见积怨已久。从一般人情道理上讲,张某自小失父,爷爷奶奶姑姑等应当格外关爱。实际关系很不好,张某母亲可能是重要因素。清官难断家务事,说不清楚。

但张某姑姑立碑时不顾及哥哥家庭,是欠考虑的。按一般家庭礼俗,儿子孙子承嗣,是基本生活常识,两个姑姑只署名“女儿们敬立”肯定是不妥当的,这也是败诉的根本点。

(7)法院判案说理引用了《论语》和《礼记》的观点和说法。这是罕见的,也是亮点。

判词说:“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慎终追远’,祭奠事宜历来备受重视。《礼记—-祭统》存载:‘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论语—-为政》将‘孝’解释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百年来,注重传统孝道、注重慎终追远、注重代际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核始终如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将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百善孝为先,孝道乃百善之首、德行之基,其核心要义便是善事父母、人安家齐。”

“家事纠纷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一些琐碎小事,家事矛盾的激化往往来源于彼此未能有效沟通。逝者已去,生者犹在,希望各方当事人能够顾念亲情、摒弃前嫌、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共塑和睦家风,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

印坟,即圆坟。

印坟,即圆坟。

次日上山印坟。也称圆坟。

一早做了九个菜,摆在坟头,香火炉也提到了坟头,坟头又专门做了一个香火炉亭。摆了酒菜,摆好筷子,二哥还说,爸爸,请你的朋友一起来新家做客吧。

大哥家的女婿上去插了根香烟。

摆好印坟的布袋,共五袋,上面倒好麦子。麦子代表粮食,方言谐音印音应,袋音代,是传代应坟的意思。是女的盖印。长媳先印,女儿最后。口念:“一印丁,二印财,三印家庭兴旺,四印丁财两旺,五印子孙满堂……”媳妇是往里印,女儿往外印,边印边念。

印坟圆满完成。

噢,差点忘记了,将父亲送上山后的当晚,在父亲生前的房间开始点灯,点七星灯,即第一晚点七盏,第二晚点六盏,每天减掉一盏地点,直到最后一盏点,结束。

在温州十里不同习俗,永嘉和乐清仅一河之隔,殡葬习俗也不同,永嘉那边火化后,骨灰盒直接送回家,要家里过一晚,谓压地盘,而乐清没有,骨灰盒是放在殡仪馆,次日去接。

吉时买水沐浴穿衣,选日子。

父亲是2020年8月19日晚上走的。当晚宗族的人到了,选出一个大总,就是丧事的总负责人,选出帐房,去请先生,拿出家里的铭牌,一个杉木做的牌子,上面有我们家人的生辰八字,连夜去请的先生,根据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选出了买水时辰是20日早上六点半,七点钟穿衣。

选出了吉时出殡日子是21日,非常赶的时间,但是往后的日子不好,现在上面规定也不能超过三天,20日就报丧,各自的朋友圈发张蜡烛图:父亲大人,一路走好!我们这边忌讳在朋友圈里放遗像,放灵堂照片。关于去世的场景是不能拍照录像,将这些只能放在脑海回忆。

大总们在安排事宜的时候,姐姐也没闲着,马上叫几位念经师傅过来念经,念通宵。因为父亲刚走,还没有上报,允许念经一晚。念经师傅马上到,两张方桌一并,摆上简单的供品,开始念经。点好蜡烛,香,并点好了一灯盏油,长明灯吧。拿出父亲一双平时穿的布鞋子放在床边。

这时,舅家的儿子和儿媳过来了几位,这些应该要守夜。听说次日七点钟就穿衣。姐姐有些担心,寿衣还没来及去庙里盖印,据说盖印是人去世后,穿衣前盖印,但时间是七点钟,去庙里来往,担心来不及,刚好一位表嫂说她认识一位庙祝师傅,马上给师傅打电话,让她去庙里准备念经,盖印。寿衣是生前定做,有厚的,有薄的,里外好像是七件,是父亲喜欢的中山装款式,不是唐装。定做的寿衣还配有佛被,鞋子,袜子,珍珠,戒指,锦帕等配套。

凌晨两点钟盖好了,回来了。巧得很,当时姐姐家的女婿也过来了,所以他充当了司机,开车送这送那,方便得很。

姐姐还从庙祝那边买过来黑伞,寿被。这时,念经的师傅问有没有佛被,给父亲盖上,先将珍珠塞进嘴里,俗称“含口劲”,上古含玉的遗意吧,其实也是为了防止脸变形。

请的是穿衣师傅,也叫司帮手,专门为死者穿衣打扮的人,穿一下衣服,五百块。因为人去世后,会变得僵硬,一般人是无法帮忙也是穿不上去。

穿衣服这是与很多地方不同,我们这边是去世后,再沐浴穿衣服,而有些地方是人临终前,赶紧穿好,免得去世后,身体变僵,穿不上。

念经的师傅是念通宵。这时,也有很多近亲在这里守夜了。因为老公和二哥的儿子安排了开车,所以他们就不用守夜,回去睡觉。我们守了一夜,其实也是忙了一夜。

准备了纸钱,硬币,红盆,白毛巾。哥哥们穿着白衣,一人端盆,一人执伞遮盖,去村里的一个水井里打水,先投硬币于井水中,告诉井神,家中有人沐身,特来买水。并焚烧纸元宝。因为现在不允许设灵堂,并且24小时内就要火化,所以父亲还是躺在他的大床上。大床在临终前的几天换上了新草席,本来用的是冰丝席,后来说人将去世,睡草席好些。

六点半买水回来,七点钟的时候,司帮手开始帮忙,我们将寿衣先套好,用根扁担试穿,然后用红绳扎好,用一杆没秤砣的秤提起来一下,然后送进屋里。哥哥们进屋,给父亲擦洗身子。擦洗身子,换衣服,女儿们都不在场,司帮手的意思,给父亲擦洗女儿回避好,儿子在就可以,穿衣服是司帮手,慢慢地给穿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袜子,鞋子什么的都齐套的,甚至戴上了一个戒指吧。盖了三条寿被,分别是我大舅家的儿子送的一条,二哥家的岳家一条,女儿的一条。这时,煮好了一碗饭,放在床前,两根筷子缠好,插在米饭中间,旁边还有一样什么忘记了,还有一油灯,用菜油点。

父亲大人就静静地躺在他自己的房间里,空调打得很低。因为现在不能用冰棺,什么都不准。

八点,很多亲朋好友过来了,因为选的日子就是次日,那么下午就要火化。给上面报丧,报丧是由驻村干部开死亡证明,然后由一个儿子掏一万块钱放一个专管民政的办公室里,做押金,如果没有违规办事,白事结束后,这钱会退回去,如果违规操办了,那么,这一万块就没收了。

后面是人情来往,遗像,讣告,我在其它的几个问答里也讲过,这里就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