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

(1)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有许多说法,较为流行的有两种:其一,符合人体学规律。因为人的上半身大,下半身小,棺材装人,当然要一头大一头小。其二,世间万物都分阴阳,大头是阳,小头是阴,人立于阴阳之间,应当有所分别,所以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

应该是后人附会的。

(2)可以肯定地说,棺材一开始是平直的,标准的长方体,头尾一般大,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考古发掘的墓葬情况来说,汉代的墓葬,棺椁是平直的,两头一般大。但唐代的墓葬,棺材多是头大尾小的。

现存最著名的两大汉墓,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一是南昌海昏侯汉墓,棺椁都是平直的,头尾一般大也一般高。

汉代棺椁

(3)棺材头大尾小、头高尾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体上讲,就是汉唐之间的这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棺木也有平直的,不完全是头大尾小的。

(4)北宋司马光作《书仪》,南宋朱熹作《家礼》,作为礼仪操作的规范文本。倡导废椁用棺,确定棺材的形状是头大尾小。明清时期,《朱子家礼》作为礼仪制度的规范范本,棺材的形制才逐步确定下来。

《朱子家礼—-丧礼》将“治棺”作为丧事操作的特定程序,其中有:“治棺。其制方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勿令高大及为虚檐高足。”

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棺材的形状,是传承宋元明清时期的丧礼规定和丧葬要求。

(5)从坟墓考古的角度来说,有规模性墓室的葬墓,如皇家、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等,棺椁大都是平直的。一般居民家庭,挖个竖坑埋上的墓葬,棺材大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

(6)中国历史几千年,棺材的形状一直也没有统一,有直头的,也有头大尾小的。现实生活中,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也不是绝对的,直头棺材也是有的。

(7)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人九成以上的棺材都来自山东曹县。其棺材的形制都是直头的,即两头一般大一般高。

(8)欧洲人自古至今,棺材的形制一直是两头一般大的。没有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大一头小之说。

(9)中国人传统有厚葬之风,棺材是彰显家庭实力的重要方面。棺材的形制也与生活观念和丧葬文化有关。

(10)归根到底一句话,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就是一种生活习俗和文化喜好,没有什么玄妙的来源。棺材做成什么样子,也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能装下人就行,入土为安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