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殡仪馆积极整改 全力清除服务群众的“绊脚石”

殡仪馆在民间直接被称之为“火葬场”,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提到那里,凄凉的感觉始终笼罩在心头,如果再加上服务不到位,丧亲家属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在近年来的窗口单位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区殡仪馆的成绩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区殡仪馆多角度广泛地征求意见,就如何改善殡仪馆设施“硬环境”和服务“软环境”,让家属客户感受到满意,做了大量工作。在馆党政一班人的领导下,区殡仪馆更加注重从细微的地方查摆问题,即知即改,扫清影响服务质量的种种障碍,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和对生命的尊重,让家属悲伤的情绪在周到的服务下得到缓解。

  推进设施改造项目,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由于区殡仪馆的设施设备大多老旧,多年前的设计规划项目已经不能跟上现在的工作要求,客户、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大打折扣。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青浦、金山等兄弟区县殡仪馆,区殡仪馆从客户体验出发,借鉴好的经验,在客户休息区配全供客户休息所需设备,缓解客户的急躁情绪和悲伤的心情;分离员工休息区与客户领骨灰区,单独开辟一间房间供家属领取亲人骨灰;针对冰库的制冷效果不好问题,及时联系供应商做好维护,确保保存遗体质量。一位将殡仪馆作为联系点的局领导,在基层调研听取意见时,指出炉化间工作室高达50摄氏度的室温,明显影响到员工的身体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服务群众的质量,殡仪馆及时召开骨干员工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就如何改造制定方案,最终通过安装排风设施,使高温季节员工工作室温度下降近6摄氏度。这使得员工更有干劲,服务群众的质量提升了一大截。现在,群众在区殡仪馆因不满设施设备,进行投诉与争吵闹事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在群众路线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殡仪馆主任杨赵明同志明确表示:“对设施进行改造的最终目的不是求新求亮,而是真正站在群众客户的立场去想问题,尽我们所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为离世的亲人再多做一点事。”

  加强制度化建设,做到规范化管理。“前面的那家人都超时了,现在该轮到我家进行仪式了,你们赶快让他们出去”,又一位客户在抱怨:“时间怎么这么短,我的事情没有办完,再延长一点时间”。受传统观念影响,追悼仪式的时间往往比较讲究,导致时间很集中,加上追悼场所数量的限制,在接连的两场追悼仪式衔接上,经常会碰到上述的场面和抱怨声。针对这个情况,殡仪馆党支部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虽然存在有时数量多,时间集中等客观因素,但殡仪馆自身存在安排不周到、解释沟通不主动等主观原因。通过挤出中午的休息时间,腾出更多可以做仪式的时间,并约定好时间段,严格执行,这样的“时间置换”,看上去只是一个小举措,却帮助群众解决了“老大难”。另外,在关于仪式录像问题上,到底是强制录像还是自愿录像,很多群众不清楚,以为必须要录像,通过听取群众意见,区殡仪馆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认为这直接影响政府公益服务的诚信,查下来原来是中介在里面“搞鬼”。查明原因后,区殡仪馆举一反三,对治丧全过程进行再梳理,列出服务清单,清单上标明接运遗体、冷藏、火化、骨灰存放等服务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标明经物价部门审核后的价格,确保整个治丧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了私收乱收和暗箱操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社会群众感受到区殡仪馆服务新风扑面而来,馆党政班子通过整改行动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优质服务标准的要求来教育和引导员工,严格按照规范服务要求进行操作,做好首问责任制、延时服务制、陪同服务制,提高服务档次,尽量满足群众要求。并提出“三个不让”,即“不让工作在我这里贻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不正之风在我身上出现”;倡导“五种服务”,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发表评论